今天是: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首頁 > 鐵路文藝

壯哉,鷹廈線

2018-06-21 13:25:53來源:用戶投稿作者:鐵路乘客

■張貴鋒

夜燈下、鍵盤上,我敲擊著、描述著、傾訴著許許多多鷹廈線鐵路人的記憶,用文字擦亮一個又一個名字、雕琢一尊又一尊雕像。有時候,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吟游詩人,邊走邊看,叩響記憶的大門,傾聽歷史的回音;又像極了一臺火車頭,牽引著記憶長長的車廂逆風而行,把更多鐵路人的雕像拉回到當下。

《鷹廈長虹》書稿完成的瞬間,我如釋重負;手捧《鷹廈長虹》這本書的剎那,我心靜如水。在這兩個瞬間,我都想起了杰出的德國作家托馬斯·曼的話:終于完成了。它可能不夠好,但是完成了。只要能完成,它也就是好的!

2017年5月,我與好友陳南輝聯(lián)手,開始采寫30萬字左右的長篇報告文學《鷹廈長虹》書稿。按照分工,陳南輝負責建設(shè)和運營篇,我負責嬗變和余熱篇。

只有短短5個月左右的時間,我要完成10多萬字書稿,還是報告文學形式。讓我頭痛的是,我?guī)缀鯊膩頉]有寫過長篇報告文學。這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、陌生的體裁:它的謀篇布局、遣詞造句等的要求是什么?特點是什么?跟我寫了十多年、早已駕輕就熟的新聞通訊有什么區(qū)別?

彼時,我兩眼一摸黑、六神均無主、七上又八下。這感覺就像一個打慣了籃球的人,突然來到足球場上,我會不會情急之下,習慣使然地抓起足球,用早已嫻熟的運球技巧連續(xù)過人之后去灌籃?

在我迷茫之際,亦師長亦文友亦領(lǐng)導的萬軍指點迷津——“帶著感情去寫”。

“帶著感情去寫”,細想起來,我的每一篇反響還不錯的文章,都是情感的泉水在心底積蓄、翻騰,直至噴涌而出。情感的泉水一旦噴涌而出,諸如技巧這樣的難題便迎刃而解。的確,只有感動自己,才能感動讀者。

“要排斥溫柔,要斬斷舒適,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能有豪邁的飛翔,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可能彈撥出絕響1我重溫最喜歡的作家路遙的《平凡的世界》創(chuàng)作札記,當作是給自己吹響了沖鋒號。

采訪第一站,我來到了鷹廈鐵路永安工務段原39工區(qū),F(xiàn)在想來,這是個無比正確的選擇,我在這里順利掘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、收獲了第一捆沉甸甸的“麥穗”。

我來晚了。已經(jīng)93歲高齡的永安工務段退休職工陸連發(fā)早在多年前,就基本失去了聽力和表達能力。在他的兒女和曾經(jīng)的同事們講述鷹廈鐵路大板溝39工區(qū)往事的時候,陸連發(fā)安靜地待著,直到兒媳婦從樓上拿來個小布袋。

如果時光可以被收納起來,陸連發(fā)此生最壯烈也最自豪的那段人生,都存放在這個巴掌大的小布袋里。

他將小布袋輕輕打開,仿佛是打開了一個魔盒,硝煙、戰(zhàn)火、轟鳴、鐵與血的氣息從中彌漫開來:軍功章、修建鷹廈鐵路的勞動競賽獎章……老人一個個舉到眼前仔細端詳,久久不愿放下,眼睛里有淚光在閃動。

我懊悔來晚了,同時卻慶幸來得還不算特別晚。跟陸連發(fā)老人同在39工區(qū)的葉文章老人,身體依然硬朗,思維敏捷,耳聰目明,充滿激情地講述了大量鷹廈鐵路的往事。

后來我才知道: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。在接受采訪的數(shù)十名鷹廈鐵路人中,他是唯一的一位口齒清楚的“鐵一代”。

39工區(qū)猶如一根火柴,點燃了我腦海中積蓄的干柴,激情熊熊燃燒,讓我不知疲倦地奔跑,靈感源源不斷地迸發(fā),讓當初的奉命采寫變成了心甘情愿的“拼命”采寫。

沸點,在我采訪“鐵二代”王閩黔時到來。王閩黔的父親王昭俊是個苦命人,兩歲失去父親、六歲失去母親,從小跟大伯相依為命。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,只知道是黨和國家培養(yǎng)了自己。在戰(zhàn)場上火線入黨的他,把每年的7月1日當成自己的生日。

修建鷹廈鐵路、轉(zhuǎn)業(yè)到鷹廈線華僑養(yǎng)路工區(qū),王昭俊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。在這里,也有他的終生遺憾——王昭俊為了執(zhí)行重要任務,沒能把罐頭送到臨終的兒子床邊。

這些湮沒在歷史中的、普通鐵路人的故事,讓人聽來唏噓甚至覺得驚心動魄。采訪時,我心里如翻江倒海,極力控制住了情緒,但動筆時卻再也忍不住,讓自己哭了個稀里嘩啦。

那天,我特意把手和臉洗得干干凈凈。這是我多年來的習慣,每逢有重大稿件要寫,我都會格外用心地清洗雙手和臉龐,這是對文字的一種敬畏,也是一種祈求,祈求上天賜我神來之筆。《永遠的蒲公英》這個章節(jié),是整部書稿中我最用心、最用力、最動情的寫作。從旭日東升寫到繁星滿天,從心靜如水寫到情感沸騰。寫到王昭俊哭喊著讓兒子吃一口罐頭的時候,我再也忍不住,雙手掩面,讓淚水悄無聲息地流淌。

初稿完成后,我一遍遍地細心打磨、精心雕琢內(nèi)容,一次次地放任情感的小舟逆流而上,駛?cè)?9年前的那個冬夜。

《永遠的蒲公英》猶如我打響的第一槍,此后,我的寫作勢如破竹。

夜燈下、鍵盤上,我敲擊著、描述著、傾訴著許許多多鷹廈線鐵路人的記憶,用文字擦亮一個又一個名字、雕琢一尊又一尊雕像。有時候,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吟游詩人,邊走邊看,叩響記憶的大門,傾聽歷史的回音;又像極了一臺火車頭,牽引著記憶長長的車廂逆風而行,把更多鐵路人的雕像拉回到當下。

在眾多小伙伴、前輩們無私的幫助和支持下,我如期完成了這部書稿。

毫不夸張地說,這是我15年生涯中最動情、最酣暢的采寫,是我的心靈深深沉浸于一次又一次感動和洗禮的寫作,是我近距離接觸和打量、重新認識可敬可親可愛的鷹廈線鐵路人的寫作——這是我莫大的榮耀。

供職于南昌鐵道報社)
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(zhuǎn)載內(nèi)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場。

鐵路資訊

鐵路風景